“煤炭在未來能源轉型中應該發揮兩方面作用,一方面是提供清潔低碳的基礎能源保障;另一方面是為高端制造提供基礎化工原材料支撐,這也是煤炭轉型的切入點和方向。”日前,人大代表、陜煤集團神南產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馬曉燕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,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和技術研發,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。在此背景下,煤炭產業的綠色低碳化轉型受到關注和熱議。馬曉燕從煤炭智能化開采的發展、政策支持,以及煤炭的清潔低碳開發和利用等方面建言獻策。
煤炭行業轉型升級體現在多個層次
作為主體能源,煤炭仍將是我國能源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2月28日,國家統計局發布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》顯示,2022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.2%,同比上升0.3個百分點。在馬曉燕看來,煤炭對我國能源轉型有著重要意義,其轉型升級應體現在多個方面。
“首先要體現在產業基礎的再造和產業結構的調整。瞄準煤炭的清潔低碳開發,實現煤炭開采的綠色化、集約化、智能化,提高煤炭現代化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。其次要以煤炭分質利用為龍頭,實現煤化工產業的高端化、低碳化、材料化發展,推動多條產業鏈的協同耦合。同時,還要充分推動煤炭行業的科技自主創新力度,立足關鍵技術的研發,發揮產-學-研作用,實現科技成果轉化,提升行業軟實力。”馬曉燕說。
“可以說,智能化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,也是煤炭行業的出路?!瘪R曉燕指出,目前,我國煤礦智能化暫無成熟經驗和標準,發展水平參差不齊,但也有一些大型煤炭企業先行先試。
以陜西省大型國有企業陜煤集團為例,五年前該企業就提出“智能礦井、智慧礦區”建設思路,先后在智能采掘、智能洗選、智能裝備等全覆蓋。目前,共有7處智能化示范煤礦通過國家首批驗收,掛牌國家首批“煤礦安全智能開采重點實驗室”,已累計建成智能礦井28處,建成5個“智慧礦區”。
智能化開采是煤炭安全清潔利用必由之路
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數據顯示:2022年,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從494個增加到1019個,同比增加42%。智能化煤礦由242處,增加到572處,產能由8.5億噸,增加到19.36億噸。
“智能化開采是煤炭實現安全清潔利用的必由之路,智能化開采能夠推動煤炭產業延鏈補鏈,對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行業意義。”馬曉燕指出,“據統計,智能化開采技術應用以來,在煤礦災害治理及特殊作業和零散工作地點極大地提高了安全系數?!?/p>
從設備角度而言,馬曉燕分析,智能化開采提高了煤炭設備開機率,減少事故影響率。通過設備全面實現智能管控、動態監測使得采煤裝備的可靠度大幅提高,極大提高了勞動效率。
此外,煤炭智能化開采推動了國產裝備的研發水平。據悉,陜煤集團小保當礦業公司去年投用了450米超長智能化工作面,以及曹家灘礦業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將配套的全球大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,相關技術裝備的研發和研制都是依托國產化技術和加工能力。
管理體系尚待健全
當談及煤炭行業智能化轉型面臨的瓶頸時,馬曉燕認為,煤炭智能化的道路很漫長,推進過程中還面臨諸多難題。首先,智能化系統還未實現常態化運行,示范成效尚未形成推廣效應。其次,智能化建設所需的高技能人才還有短缺,科研管理體系還不夠健全,以及科研成果推廣應用還未到位等問題。
對此,馬曉燕建議,一方面需要煤炭企業結合自身特點,設計切實可行的轉型升級方案,包括技術應用、示范推進、機制創新等。從國家制度和行業規范方面考慮,及時將先進的做法總結推廣,規范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建設標準、驗收標準等。
另一方面,從保障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建設上,“建議國家加強頂層設計,堅持問題導向,加強調研論證,按照‘立得住、行得通、真管用’的立法技術要求,研究促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,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、政策體系、標準體系、統計體系、績效評價等,助力實現煤炭全產業鏈的清潔智能。”馬曉燕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