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5日,知名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“水滴籌”的母公司水滴公司發布其2022年季度財報。財報顯示,水滴公司一季度凈營業收入達6.49億元,環比前一個季度增長7.4%?;诿绹ㄓ脮嫓蕜t(GAAP),公司實現單季盈利1.05億元。
單季盈利超億元,與水滴公司的成本側大幅下降不無關系。財報顯示,今年一季度,水滴公司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為2.04億元,同比下降75.6%,帶來水滴公司單季總運營成本和費用同比下降60.4%,環比降21.5%。
圖源:水滴公司財報
不過,在控成本增利潤的同時,水滴公司的核心版塊保險業務營收卻在減少。財報顯示,今年季度,水滴公司的凈營業收入從2021年同期的8.83億元下降至6.49億元,同比下降幅度達26.6%,主要原因是保險相關收入減少。同期,水滴公司的保險相關收入為6.28億元,較2021年季度的8.25億元同比減少23.9%,主要歸因于保險經紀收入的減少。
與大眾熟知的公益籌款平臺不同,水滴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于保險相關收入,已占到總營收的九成以上。據悉,水滴公司的保險相關收入包括保險經紀收入和技術服務收入,前者是通過銷售保險產品,從保險公司獲得傭金,后者是為保險機構提供技術服務,獲得服務費。
與此同時,值得關注的是,自去年5月上市以來,水滴公司股價已縮水近九成。2021年5月7日,水滴公司在紐交所掛牌上市,隨后股價呈現逐步下滑態勢,截至2022年6月15日,其總市值較上市之初跌幅超87%。
在保險經紀收入等相關保險收入減少,以及股價大幅下跌等情況下,水滴公司似乎也在謀求新的盈利增長點。公開資料顯示,水滴公司創立于2016年,創始人為美團10號員工、曾參與創建美團外賣的沈鵬。成立之后,水滴公司靠著“水滴籌+水滴互助+水滴保險商城”的生態閉環,一手獲取流量,一手轉化保險,成為年化保費上百億的類保險公司,其知名度甚至已經超過很多傳統保險公司。
2020年9月8日,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曾撰文提到,相互寶、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,屬于非持牌經營,涉眾風險不容忽視,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淀資金,存在跑路風險,如果處理不當、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。2021年3月底,水滴互助正式關閉。水滴互助關停后,水滴公司旗下主要有水滴籌和水滴保兩塊業務,更為公眾熟知的水滴籌并不賺錢。
為維持運營成本,今年1月,水滴籌打破零服務費原則,開始試點收取服務費。據悉,水滴籌目前主要是向籌款者收費,金額為實際籌款金額的3%,高不會超過5000元。
對此,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對時間財經表示,水滴籌試運行收取服務費,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曾經成為輿論關注熱點的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,目前靠免費吸引流量的周期已過,“水滴籌率先明確收費模式,可能會帶動行業其他平臺后續紛紛效仿。”
在水滴籌試運行服務費的背景下,水滴公司也在財報中預計,公司凈營業收入將在2022年第二季度繼續逐季增長。財報顯示,截至2022年3月末,有超過4.03億人通過水滴籌累計向近250萬名患者捐贈總計約509億元。
事實是,自2016年上線以來,市場上關于水滴籌收取服務費的傳聞一直此起彼伏,官方也曾多次辟謠。而在2021年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,水滴公司還曾強調水滴籌堅持零服務費模式,沒有從醫療眾籌業務中獲得任何收入。
持續的虧損困境可能是水滴籌破除0服務費準則的重要原因。財報顯示,2018年以來水滴公司一直增收不增利。雖然2018年-2021年營業總收入持續增長,但虧損額同步擴大,分別為2.09億元、3.22億元、6.64億元、15.74億元。
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對時間財經表示,公司持續虧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模式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單薄,“首先,水滴公司通過大病籌款、社交裂變獲取流量,收集銀行卡等含金量高的金融類個人信息,隨后將收集的個人信息為保險經紀業務導流,從而幫助公司變現,但企業將公益做成生意后,很難被平臺用戶接受。其次,水滴公司的保險業務實際上是保險經紀業務,通俗來說就是售賣保險,該賽道不僅已經相當擁擠,也正面臨市場、政策等更規范化發展等大的變化?!?/p>
《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》于去年2月正式實施以來,互聯網保險一系列新規相繼落地,在準入門檻、服務標準、定價標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標準與規定,也對相關市場行為進行了規范。
針對此,水滴公司董事長兼CEO沈鵬也在2021年Q4財報電話會上特別指出,新監管方針與政策有助于產業長期鞏固,水滴一方面在積極響應新監管指引,另一方面,也在主動調整業務模式,確保遵守新規則。
今年一季報,水滴公司也首次披露了其醫療業務進展,比如,水滴旗下的數字化招募平臺翼帆醫藥在一季度上線了50多個臨床試驗患者招募項目,有超過500名患者參與。
“從盈利多格局角度來看,公司可能確希望醫療業務和水滴籌會成為水滴公司新的盈利支撐,但是很顯然這塊業務不是水滴公司的優勢所在,而水滴籌的盈利空間也較有限?!卑匚南脖硎?。